警惕!五彩“水晶宝宝”暗藏致命危机
晶莹剔透、色彩斑斓的“水晶宝宝”,如同童话里的魔法珠子,深受孩子们喜爱。将它们放入水中,便能“神奇”地膨胀变大,滑腻Q弹的触感与轻松碎裂的特性,成为不少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。然而,这份看似无害的乐趣背后,却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——这些迷人的小珠子,实则是潜伏在孩子身边的“隐形杀手”。
近期,一名年仅1岁多的女童因连续三天呕吐不止,伴有腹胀症状,来到我院就诊。综合外科主任吴文荣在会诊时发现,患儿面色苍白、精神萎靡,持续的呕吐症状令人担忧,CT检查更是显示出肠梗阻的严重情况。为防止病情恶化,寻找梗阻的真正原因,医护团队紧急展开讨论,结合病史、查体及各项检查结果,决定为患儿实施腹腔镜下探查术,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,将患儿迅速安排入院。 手术过程中,吴文荣在距离患儿回盲部约10厘米处发现了梗阻异物。当切开肠管时,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——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,竟是一颗约2×2厘米大小的“水晶宝宝”!“水晶宝宝”质地脆弱,稍有不慎就会碎裂,大大增加了手术的难度。但在医护团队的紧密配合下,这颗威胁患儿生命的“夺命珠”最终被成功取出。
术后,团队与家属的沟通中还原了事件的真相。原来,孩子趁家人不注意,将水晶宝宝误吞入腹。小小的珠子,在孩子体内不断吸收水分、迅速膨胀,最终堵塞消化道,引发肠梗阻。幸运的是,通过及时手术,孩子转危为安,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,现已康复出院。
“水晶宝宝”主要由吸水性树脂制成,这类化学物质不仅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,还可能释放有害成分。对于好奇心旺盛、喜欢用嘴巴探索世界的低龄儿童而言,它们无疑是高危物品。一旦误食,后果不堪设想。
在此,我们呼吁家长们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让“水晶宝宝”出现在孩子的活动范围内。同时,也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,教导他们识别危险物品。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,需要每一位家长的细心与重视,莫让美丽的外表蒙蔽了双眼,别让“玩具”变成“凶器”。